号: 003139163/202509-00019 信息分类: 工作动态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黄山市水利局 发布日期: 2025-09-16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转安徽省水利厅官网:聚焦“小流域 ” 治出“大效益”——黄山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侧记

作者:市水利局 发布时间:2025-09-16 09:02 信息来源:黄山市水利局 阅读次数:

山水绘就了黄山市的底色。

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新安江、青弋江、阊江三大水系,在9800平方公里土地上纵横分布,太平湖、丰乐湖、奇墅湖等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中。但是,境内山高坡陡、雨量丰沛的特殊地理环境,也造成黄山市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全市国土总面积的近1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黄山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系统整合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河道整治、水源地保护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创新打造“生态修复+农文旅融合”“小流域治理+生态旅游+脱贫攻坚”等发展模式,促进绿水青山“颜值变现”。

高山茶香自云端

在歙县,坐落着一项蔚为壮观的人工奇迹——“千亩石砌梯地——蜈蚣岭梯田”。这项工程始建于 20世纪50年代,1958年国务院对此壮举给予了表彰,周恩来总理亲笔题词“搞好水土保持,发展山区经济”。但梯田年久失修,损坏较为严重。为巩固这一水土保持科技示范成果,黄山市投入 457万元实施璜田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通过修复损毁石坎、加固灌溉山塘、完善截排水系统、新建步道景观设施、补植茶苗等措施,有效提升水土保持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如今,这处镶嵌在高山云雾带的梯田已转型为有机茶园综合体,高山、流水、天路、白茶的独特景致,使得璜田小流域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旅游景点。

水润乡村画里游

宏村、塔川,是世界级乡村旅游区,享誉中外。

作为宏村、塔川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虞山溪小流域承载着古村的灵魂。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深度融入宏村、塔川等旅游项目建设,将生态护岸巧妙融入徽派建筑风格,使其“隐身”于粉墙黛瓦之间,浑然天成。改造建设的排水系统实现“美学升级”,青石池壁与乌柏林相互映衬,美不胜收,排水渠更是摇身一变,成为绚烂的红叶景观带。“升级”古村保护,优化坡面水系工程布局,助力宏村、塔川等古村落活态传承。虞山溪,已成为欣赏塔川秋色、宏村古村落绝佳地点。据统计,近年来塔川村的年游客量实现超30%的增长,真正完成由“水清岸绿”到“金流银涌”的效益转变。


古村水韵新典范

近年来,黄山版“绿野仙踪”——西溪南小流域火爆出圈,青石板、枫杨林、木板桥与蜿蜒而过的丰乐河完美组合。

西溪南小流域位于黄山南麓新安江支流丰乐河畔,被湿地与古村环抱。作为黄山市徽州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核心示范片区,西溪南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总投资 6000余万元,以治水为基、以生态为脉、以文化为魂,完善枫杨林河滨生态缓冲带建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古代水利工程修复,探索出一条“古村保护与生态治理共生、生态价值与民生福祉共融”的特色路径。

如今的西溪南,青石板路曲折蜿蜒,穿梭于千年古树之间,丰乐河碧波荡漾,映照着粉墙黛瓦的古朴,白鹭翩翩掠过枫杨林湿地,增添了几分灵动,构成了一幅“水清、岸绿、村古、景幽”的生态画卷。


世外桃源踏歌来

卖花渔村,隐于群山之中,立于新安江畔,兴于水清景美。每至初春,梅花盛开,文人墨客踏歌而来。


成就这一番旅游盛景的,得益于近年实施的瀹源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工程结合当地的花卉产业实施了水蚀坡林地整治、生态护岸、人行步道和田园景观及绿化工程等。既保护了原生态的水生态环境,留下了世外桃源的净土,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完善了设施、提供了便利。如今的瀹源河小流域既有徽派古村落的古典韵味与诗情画意,又融入了生态治理的现代智慧与创新精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据统计,2018年以来,黄山市已累计投入资金约2.4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395平方千米, 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30个,一条条溪流蜕变为滋养乡村的绿色血脉,一幅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徐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