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9163/202404-00018 信息分类: 规划计划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黄山市水利局 发布日期: 2024-04-28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黄水组〔2023〕22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市水利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作者:市水利局 发布时间:2024-04-28 08:48 信息来源:黄山市水利局 阅读次数:
一、2023年重点水利工作
(一)坚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大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一是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严格执行领导班子决策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有关重要论述的制度机制,坚持紧跟紧学,深化“第一时间”机制,做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党中央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精神第一时间传达学习,重大主题学习第一时间扩大学习。二是深入开展政治建设。以政治监督为抓手,强化党建主体责任落实,推动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第一责任、直接责任和“一岗双责”。三是着力推进主题教育。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聚焦根本任务和具体目标,坚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整合推进,引导全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四是强化作风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实施细则,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落实为基层减负措施,针对农村饮水、河湖管理、工程质量等,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水利从稳向好发展。
(二)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持续发力。据统计,今年汛期(5月1日至9月30日)全市平均降雨量991mm,比常年同期偏少1成,比去年同期偏多7成半。汛期以过程性降水为主,局地降水强度大,梅雨量偏少、梅雨强度偏弱,影响我市台风少。我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救灾指示批示精神,层层压实防御责任和各项措施。完善山洪灾害防御网格化责任体系建设,划分网格2281个,落实责任人4273人。开展汛前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加强与气象、水文、应急等部门会商研判,做好10轮强降雨防范工作,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7期,启动Ⅳ级应急响应1次。今年我市汛情总体平稳。
(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1-11月,全市水利建设完成投资3.27亿元,占已下达投资计划的90%,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7%。开工3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6个续建项目完成完工验收。实施2023-2025年丰乐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召开《黄山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审查会,力争年底前印发实施。列入省厅2022年度重点水利工程验收工作计划项目共十个,2个已完成验收工作,8个正在开展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安徽新安江流域防洪治理工程已完成可研批复前置各项专题报告的的批复或备案,省发改委已组织召开可研报告审查会,力争12月中旬获得可研批复。黟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全面落实水利工程参建各方主体安全和质量责任,歙县扬之河新管至牌头河段治理工程荣获省水利工程最高奖项“禹王奖”。全市水利工程建设未发生安全和质量责任事故。会同市发改委全面推进休宁里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完成电站可研阶段枢纽布置格局比较专题报告、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施工总布置规划专题报告审查,省政府发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休宁里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占地和淹没区范围内停止新增建设项目并控制人口迁入的通告》。经公开招标,中国三峡集团所属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选休宁里庄抽水蓄电站项目投资主体。
(四)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开展农村供水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组织编制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实施方案,并经区县人民政府批复实施。针对不能24小时供水的38个村庄、0.46万农村供水人口,结合正在实施的年度农村供水工程建设,通过采取新建工程、联网并网及改造提升等工程措施,推动供水工程24小时稳定供水。截至目前10 处项目已开工建设,1处项目开工准备,完成投资7405万元。完成歙县三阳、休宁县齐云山和黄山区美烈泰信3处千吨万人水厂标准化管理创建,均通过省级复核。其中歙县三阳和黄山区美烈泰信2个水厂已申报部级标准化创建。完成1225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维修养护项目,完成投资783万元。
(五)水资源水生态治理与修复卓有成效。编制《黄山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20-2035)》《黄山市重点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印发实施《黄山市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实施方案》,联合联合公、检、法、司开展市级督查行动。开展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黟县建成安徽省第一批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达标县。创建完成2个省级节水型工业园区、2个省级节水型企业,创新开展黄山风景区、黟县宏村景区创建节水型风景区工作。祁门县完成全市首个“节水贷”项目,授信金额100万元。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成功签约4笔水权交易。实施各类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告审批161项,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0km2,实施重点预防保护面积150 km2,完成4条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5条。
(六)河湖水域岸线管控常抓不懈。发布市总河长4号令,研究部署落实年度重点工作。全市河湖长累计巡河湖4.9万余人次,巡河发现治理各类问题501个。皖浙两省河长办在我市召开联合河湖长制工作座谈会,我市与宣城市联合打造全省首条跨市省级幸福河湖,与衢州市签订跨省边界联合河湖长制合作协议,与景德镇市签订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与杭宣景等交界地市常态化开展联合巡河、会商等联合河湖长工作。每月对全市各地开展河湖长制暗访,交办解决问题212个,持续压紧压实河长和部门责任,推动河湖面貌持续向好。开展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蓝盾”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河湖水域清洁”行动,严格落实“三禁”、“清四乱”等工作,打造“最干净河湖水域”、“幸福河湖”和“平安河道”。完成全市2720个河湖遥感图斑复核及413个图斑材料补充工作。严把受理、审查、许可关,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监管,市县共计审批涉河建设项目43个。
二、存在问题
一是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历史欠账多,我市防洪标准普遍较低,大部分乡镇和行政村防洪标准较低,易受洪水威胁的低洼村庄、低洼学校多,防洪保安任务重。二是水资源管理基础工作仍有待加强。初始水权分配有待进一步研究核定,农业取水口水资源监测手段有待提升,水资源监测与监管结合有待加强。三是资金保障能力弱。在推进水土保持、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中,资金来源渠道匮乏。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更好发挥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引领和保障作用,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安排落地见效,为全市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持续抓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排查河道、提防、水库等水利工程以及山洪灾害防御等监测预警设施存在问题,完善山洪灾害防御网格划分,加强山洪灾害防御预警责任落实落细。全面梳理修订完善方案预案,针对性开展培训演练。加强与气象、水文、三大通信运营商等部门合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水库的拦洪、滞洪、削峰、错峰和抗旱供水作用。积极做好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申报争取和实施。
(三)持续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谋细谋实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结合国家前期初步反馈的第一批重点推进项目清单情况,我市前已有8个水利项目纳入,建议安排资金达到19.5亿元。其中:安徽新安江流域防洪治理工程15亿元,4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2.61亿元,2个山洪沟治理工程1.2亿元,小型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及安全监测0.69亿元。在新一轮申报国债过程中,我市申报水利项目51个,总投资45.56亿元,增发国债需求31.6亿元。科学谋划黄山现代水网建设布局,持续完善全市水网规划体系。2024年开工建设5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清淤、新建加固护坡护岸、新建防汛通道等,治理河长39.7km,总投资17275万元。落实2024年丰乐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建设资金,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四)持续加强河湖长制工作。聚力建设幸福河湖,持续高标准开展省级幸福河湖创建,充分依托联合河湖长制工作机制,重点谋划打造跨区域河流,建立全河段、流域型幸福河湖。合力共治因“河”施策,启动新一轮“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编制工作,针对跨界河湖,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协同治理。积极引导河湖长制工作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持续加强正面宣传与反面曝光,充分挖掘保护水文化,营造护河良好氛围,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五)持续加强乡村振兴水利支撑。做好农村24小时供水工作民生实事,2024年通过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新增解决不能24小时供水村庄289个。强化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完成宏村等3处规模水厂标准化创建。实施757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维修养护项目。持续推进县域统管工作,开展试点县农村供水工程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运行、统一维护。加强水源保护,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落实净化消毒措施,强化水源、出厂水、末梢水质规范检测监测。完善农村饮水问题发现、处理机制,第一时间响应群众诉求,确保问题动态清零。
(六)持续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治理与修复。持续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年度水资源消耗总量与强度双控指标任务。强化取用水管理,全面完成区县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进一步做好生态流量保障和水资源调度工作。深化水权制度改革,开展多形式水权交易。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开展节水型工业园区、企业、灌区、节水教育基地等载体创建,努力提高非常规水开发利用率。持续强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市计划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不少于42平方公里,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不少于6条,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不少于4条。配合省水利厅做好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空间管控划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