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领域深耕节水—护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水利局长谈节水
多领域深耕节水—护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祁门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永强
祁门县地处阊江、秋浦河、青弋江和新安江四江源头区,境内山区河渠交织成网、河流密布,水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极具江南水乡特色。近年来,祁门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决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多领域协同、多举措发力扎实推进节水工作,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节水祁门。
一、建机制、攻难点,节水固基把方向
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县委、县政府始终将节水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将其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明确水利部门牵头责任,建立发改、农业、工业、教育等多部门协同的节水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细化分解年度目标,压实各方责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节水治理新格局,系统破解节水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全方位”制度保障。出台《祁门县中长期节水规划(2023—2035年)》《祁门县节约用水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构建完善的节水政策体系。严格执行取水许可管理,将重点用水户和特殊行业纳入全程动态监管。建立健全节水评价机制,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全面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实现用水需求源头精准管控。做实“全过程”总量双控。全面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完善县域用水指标体系,强化指标刚性约束,科学制定和执行年度用水计划。2024年,祁门县用水总量0.4765万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45.6立方米/万元(较2020年下降2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7.6立方米/万元(较2020年下降25%),均超前完成2025年控制指标。
二、创示范、强治理,节水增效惠民生
节水提质“强”产业。立足农业用水提质增效,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持续改善农田灌溉设施,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目前,全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663,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水增效、稳产增收”,有力支撑茶叶、蔬果等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节水减排“促”发展。严格落实工业领域节水要求,指导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和技术改造,并创新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支持黄山炫邦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黄山国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实施节水项目,涵盖工业生产和农业种植多领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现已培育省级节水型企业1家、市级1家、县级11家,祁门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工业园区。节水降损“创”样板。全面推进城镇节水型载体建设,累计创建县级节水型小区6个、节水型单位35家;加强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全面提升居民节水意识。此外,将节水理念深度融入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系统构建城镇节水体系,着力打造“县域节水型城镇”样板。
三、抓改革、增活力,节水宣教入人心
改革赋能增动力。积极探索水权改革实践,累计完成水权交易3笔,交易水量6.5万立方米,交易金额3000元,通过市场机制优化水资源配置;并联合金融机构创新推出“节水贷”金融服务,简化审批流程,提供利率优惠,累计投放信贷资金3000万元,有效破解企业节水融资难题,充分激发市场主体节水内生动力。“五进”活动营氛围。依托“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节点,深入开展节水宣传“五进”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通过展板展示、新媒体传播、专题讲座等形式,年均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积极营造全社会节水的浓厚氛围。教育基地传理念。积极创建节水宣传教育阵地,整合资源建成市级“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祁门县阊源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承建),自2023年开放以来接待中小学生超800人次,成为传播节水理念、普及节水知识的重要平台。
未来,祁门县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节水优先不动摇,深化政策、技术和机制创新,推动水资源利用效率再提升,让每一滴水都成为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助力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