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建设管护再提档
近日,徽州区山头水库徽州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山头水厂新建工程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标志着杨村、洽舍两乡7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6600余人口将有效解决农村供水保障问题。村民谢国峰由衷地称赞道:“这真是件大好事,像往年遇到天干,洗衣做饭都成问题,还会断水,现在好了,再旱也不用愁了。”
徽州区是典型的皖南山地丘陵地貌,往往四季降水丰枯不均,水源涵养不足,且山区群众居住分散、高差不一,集中供水及水源地选择一直是一件难事,再加之一些分散供水设施居于高山之上,管护不便、水源易受周边山林环境影响。在开展“改进作风、访企入村”专题行动中,群众诉求较多。“针对群众关于农村饮水的诉求,我们通过全面勘察山区的水资源条件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规模需求,我们提出了3+1的标准化思路”区水利局负责人介绍说:“主要从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大力开展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改造三个方面的路径着手,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县域统管和专业化管护。”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是解决山区群众用水问题的最佳渠道。今年来,实施了二水厂管网延伸工程、杨村山头水厂新建工程、呈坎镇供水提升工程等,总投资达到6500余万元,分别通过延伸城市管网、塘库扩容、水系联通等方式,保证了水量充足、水压稳定、水质安全。今年以来,全区推进建设一批规模化水厂和水源地建设,目前山头水厂新建工程和呈坎供水提升工程已基本建成,富溪水厂水源地-碣石水库已开工建设,到2025年底,全区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比例达到84.1%。
呈阳村是徽州区最为偏远的村庄,山高路徒,是农村饮水保障能力较为薄弱的地方,蓄水强度不足,水源地容易被淤积。今年徽州区又投入了工程资金60余万元,开展了寺坪、大刀石等5个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改造,增加了蓄水容量,更换了净化消毒设备和管网,提升了净水处理能力,确保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水。同时,加强了农村分散供水工程水管员的培训,定期开展水源地拦水坝周边环境卫生和蓄水池的定期清理。
“三分建七分管”,要发挥好农村供水设施的作用,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后期的运行管护很重要。徽州区大力推广运用信息化建设,通过数字赋能,安装管道压力流量监测器20余台,实现智能研判故障预警,安装智能水表2200台,实现用水缴费线上服务及云端共享。今年,徽州区还大力推广城乡水务一体化工程,制定了《徽州区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实施方案》,将逐步推进县域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服务农村供水人口比例,实现年底前达到80%以上的目标。
区水利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科学制定‘十五五’农村供水保障实施规划,广泛听取群众和社会的意见,结合全区水资源条件,初步谋划了富溪水厂供水工程、百人集中供水工程改造提升、分散供水工程改造提升等一批有利于农村供水长远发展的项目,确保为全区农村安全饮水事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