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宏潭乡:河长制绘就“水清岸绿”生态画卷

发布日期:2025-08-11 08:01信息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程婷婷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宏潭乡坐落于黟县西北部,境内漳溪河与佘溪河两条水系蜿蜒流淌。其中,漳溪河自洪星乡入境,由南向北纵贯乡域西部,汇入清溪河后流入石台县,境内河道长18.2千米;佘溪河发源于五溪山,流经竹溪、余溪、塘田等地,在黄山区境内注入茶溪河,境内长度达18.5千米。

“经过近几年的常态化巡护,河里的鱼儿种类越来越多,鲫鱼、石斑、草鱼、白条随处可见,水生态环境真是大变样!”宏潭乡河长办工作人员柯克蒇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宏潭乡以河长制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压实各级河长管水治水责任,构建起完善的两级河长体系。目前,全乡共设乡级总河长1名、乡级河长6名、村级河长6名,实现辖区河道管护全覆盖;同时成立河长制办公室,抽调专人集中办公,统筹负责日常协调、监督考核等工作,为治水护水提供坚实组织保障。通过推进农村、水体、岸畔“三位一体”同治,宏潭乡全年累计巡河230人次,整治“四乱”问题21个,清理非法堆放沙土50余吨,有效恢复了水域岸线的生态功能,成功打造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

如今漫步河岸,河库岸边的河长公示牌清晰标注着各级职责,水面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两岸草木葱郁、绿意盎然,生态浮床中的水生植物持续发挥净化作用,让水质愈发优良。“我们不仅实现了乡村两级河长实地巡河常态化,还借助‘巡河’APP、雪亮工程摄像头等智慧系统开展排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落实整治。”乡河长办工作人员汪磊介绍道。

在污染防治方面,各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配套建成村级污水处理终端,农户生活污水经管网汇入净化池,处理达标后才排入河道;对辖区6家小型养殖场开展专项整治,督促企业完善粪便处理设施,实现资源化利用。截至目前,全乡5个中心村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90%农户厕所完成资源化利用分散处理。此外,乡政府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与村民对杨林汤田、宏潭桥等汛期易堵点集中清漂,确保问题动态清零。

下一步,宏潭乡将持续深化河长制,常态化开展水域环境整治,全力维护生态平衡,守护“水清岸绿、渠畅鱼肥”的美好景象。通过将“河长制”推向“河长治”,一幅生态优、环境美、产业旺、水清岸阔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