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千年 “黟”脉相承
盛夏的黟县,雷岗山青黛如墨,南湖碧波潋滟。7月15日,以“水脉传承・水韵宏村”为主题的2025(西递—宏村)东方水文化学术交流活动暨水彩艺术季在黟县启幕。这场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主办的盛会,汇聚了国内外水利专家、艺术家与文化学者,通过学术交流、艺术创作与实地考察,将宏村古水系的生态智慧、宏村·奇墅湖水利风景区的现代实践、黟县“以水兴城”的绿色发展图景,凝练成一幅跨越千年的“水文明画卷”。
开幕式上,一幅勾勒出宏村水系诗意轮廓的水墨长卷徐徐展开。八百年前,汪氏先祖以水为笔,在这片土地上绘就了天人合一的杰作:通过水圳将活水引入每户院落,再经月沼沉淀、南湖调蓄,最终回归自然。这一系统兼具供水、防火、调节气候等功能,更以“流水不腐”的智慧保障水质洁净。与会专家纷纷惊叹:“宏村的水系设计比欧洲近代城市排水系统早400年,其‘道法自然’的哲学,为现代生态水利提供了东方范式。”
若说宏村古水系是农耕文明的结晶,奇墅湖则展现了黟县水利建设的现代成就。奇墅村因1966年修建水库,淹没了村庄旧址,形成今天的宽阔水面,是为奇墅湖。2016年,宏村・奇墅湖以“古水今用、山水共生”的特色被水利部认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活动期间,专家学者们实地考察了奇墅湖(东方红水库)与宏村水圳。古水系注重“顺势而为”,利用地势落差实现自然引流;现代水利强调“科学调控”,通过大坝闸门精准控制水位。二者在黟县形成奇妙互补——奇墅湖的调蓄功能保障了古水系的源头活水,而古水系的生态理念又为水库管理注入人文内涵。这种“古今和鸣”的治水智慧,成为黟县水利工作的重要立足点。
黟县现有四处水利风景区,在保护实践中,探索出“活态保护”的新路径:既保持古水系的实用功能,又赋予其文化展示价值,成为展示传统水利智慧的活态博物馆。
黟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坐拥宏村、西递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宏村“牛形村落”的活态水系,至今滋养万物,闪耀着“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之光。近年来,黟县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方面固本强基,扎实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深化河湖生态治理,筑牢水安全保障体系,精心描绘幸福河湖的动人画卷;另一方面守正创新,深入挖掘宏村古水系等传统理水智慧的精髓,将其创造性融入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生态修复实践、文旅融合发展和艺术创新表达之中。
以此次活动为起点,黟县正开启水文化传承发展的新篇章。当地政府将秉持科学态度,加强对宏村古水系等珍贵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与研究,使传承八百年的生态智慧在当代社会持续释放价值;通过创新驱动,促进传统水文化与数字技术、低碳理念、文创产业的有机融合,培育水经济新业态;更将以开放姿态,将“因水而兴、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创造性转化为现代治理实践。
从古水系的 “四水归堂”到奇墅湖的“高峡平湖”,从人工水圳的“九曲十弯”到河长制的“智慧管理”,黟县的水利实践印证了“上善若水”的东方智慧。当学者与艺术家在月沼边泼墨论道,当写生青年的画板倒映出南湖的波光,黟县正以水脉传承,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份答案——以水为师,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