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水韵·幸福河湖”系列报道:绿色大鄣山 幸福华源河

发布日期:2025-06-23 08:04信息来源:市水利局 作者:项启培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春日的风,轻轻拂过皖南群山,一抹新绿染上大鄣山峰峦。鄣山大峡谷的溪水从山间奔涌而下,如一条银链,串起绩溪与歙县的烟火人间。这里是华源河的源头,也是幸福河湖的起点。水清、岸绿、景美,人与自然在此和谐共生,绘就了一幅愉悦的春日画卷。

水韵潺潺,清流如歌

清晨,薄雾还未散尽,华源河就已苏醒。河水从大障村的中南坑蜿蜒而出,穿过鄣山大峡谷的奇石峭壁,一路向东。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仿佛无数碎金在跳跃。河底的卵石清晰可见,偶尔有几尾小鱼穿梭其间,荡起细微的涟漪。这水,清得能照见天空的蓝,清得能映出两岸的绿。

绩溪与歙县的河长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清晨。他们骑着电动车,沿着河岸缓缓而行,目光扫过每一寸水面,检查是否有垃圾漂浮,是否有非法捕捞的痕迹。老郑与老谢,这两位来自不同县镇的河长,因华源河结缘,成了守护同一片碧水的搭档。他们的身影,与晨光中的河水融为一体,成为幸福河湖最坚实的屏障。

生态美超市

华源河的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这是两地联合治理的成果。从“河长+检察官+河道警长+生态巡河员”的责任体系,到定期的“清四乱”专项行动,每一滴清水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村民们也自发加入护河队伍,将河道保洁写入村规民约。春日里,河岸边的“生态美超市”格外热闹,村民们用捡拾的垃圾兑换生活用品,既美化了环境,又滋养了文明。

岸绿如茵,生机盎然

华源河的两岸,是春的舞台。新生的柳枝垂下嫩绿的丝绦,轻抚着水面;野花星星点点,缀在草丛中,红的、黄的、紫的,像打翻的调色盘。远处的山坡上,封山育林的成效已然显现,郁郁葱葱的松杉挺立,宛如绿色的波涛。偶尔有白鹭掠过水面,翅膀扇动的风声与流水声交织,奏响春日的交响曲。

在鄣山大峡谷,春意更浓。亿万年前形成的石像静静伫立,见证着四季轮回;百丈岩如巨钟覆地,岩缝中顽强生长的野花为刚硬的石壁添了一抹柔情。脚下的青石板古道被岁月磨得光滑,石缝间冒出几株蒲公英,随风摇曳。徒步的旅人常在此驻足,掬一捧清凉的溪水洗脸,疲惫顿消。

自然村居

两岸的生态护岸工程,让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绩溪县与歙县共同修建的人行步道于水畔蜿蜒,两旁是刚刚吐绿的垂柳;小昌溪的景观坝经过修复,成为游人拍照的打卡点。村民们说,如今的华源河,不仅是一条河,更是一条“会呼吸”的生命带。

景美如画,文旅生辉

乡村景色

春日的水竹坑村,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掩映在花海中。这里是华源河畔的传统村落,也是文旅融合的典范。村民们将老宅改造成民宿,院前的桃树开得正艳,引得游客纷纷驻足。跳狮、戏灯、蚌壳舞等民俗表演在村口的广场上演,欢快的锣鼓声与流水声相和,传递着浓浓的乡愁。

障山大峡谷的旅游公路已焕然一新,串联起绩溪与歙县的风景。自驾的游客沿着华源河一路前行,时而遇见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田,时而邂逅一座古朴的石桥。河畔的休闲广场上,孩子们追逐嬉戏,老人们在长椅上闲话家常。河长制主题公园里,宣传栏上写着“共建幸福河湖”的标语,与周围的山水浑然一体。

西村幸福河主题广场

华源河的幸福,不仅在于它的清澈与美丽,更在于它滋养的产业与生活。景区分红让村集体收入增长,民宿和农家乐里飘出饭菜的香气,村民们笑着将自家的笋干、茶叶摆上摊位。这条河,成了连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纽带。

人水和谐,诗意栖居

黄昏时分,夕阳为华源河披上一层金纱。河边的滨水步道上,三三两两的村民散步闲聊,几个孩童蹲在浅滩边,用树枝拨弄着小虾。远处,鄣山大峡谷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模糊,唯有流水声依旧清晰。

绩溪与歙县的联合治理,让华源河成为跨界的幸福典范。这里没有行政的藩篱,只有共同的守护;没有利益的纷争,只有共赢的画卷。春日的华源河,流淌的不仅是水,还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道路蜿蜒入胜境,河流潺潺映翠山

站在横溪桥上,望着绵延的河水,老谢不禁想起老郑的话:“河好了,日子就好了。”是啊,水清岸绿处,自有幸福来。这绿色的大鄣山,这幸福的华源河,正以它的厚重与美丽,书写着新时代的人水篇章。